1. 未找到该栏目

民事诉讼程序有哪些?

作者:adhd2 日期:2022-04-22 17:18:29
民事诉讼程序由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它由一系列非常严谨的诉讼行为组成。具体可归纳为7个部分,分别是:撰写诉状、法院立案、开庭审理(或主持调解)、一审判决、二审审理(非必经程序)、再审审理(非必经程序)、申请执行。具体介绍如下:
一、撰写诉状
民事起诉状是启动法律程序的一个非常重要法律文书。恰当的诉讼请求、详实的事实、充分的理由以及明确的法律依据,都是决定官司胜败的关键因素。因此,撰写诉状不但要有好的构思和设计,还要有充分的事实和法律依据,否则,将极大的影响诉讼结果。
二、法院立案
起诉状撰写完毕后,首先要选择一个有管辖权的法院,然后递交诉状、证据以及身份证明等相关材料。法院受理后会向原告发送案件受理通知书、诉讼费交纳通知书等法律文书,原告交纳诉讼费后,法院会向原告和被告分别发送举证通知书、开庭传票等诉讼材料和法律文书。
三、开庭审理(或主持调解)
开庭时间确定后,法院会按期开庭审理案件,庭审程序主要包括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法庭调查阶段的举证、质证是专业性很强的诉讼行为。辩论阶段是充分阐述支持自己主张的事实理由和法律依据的时候,其目的是说服法官和对方当事人认可自己的观点。法庭辩论结束后法院一般会宣布休庭,择期宣判。
如果当事人有调解意愿,法院会主持双方进行调解,法院调解又称诉讼中调解,是指在民事诉讼中双方当事人在法院审判人员的主持和协调下,就案件争议的问题进行协商,从而解决纠纷所进行的活动。双方达成一致调解意见后法院出具调解书,调解书签收后即产生法律效力,且不可以再提起上诉。
注:调解书生效后与生效的判决书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四、一审判决
在庭审完毕后,如果双方不同意调解或者无法达成一致的调解意见,法院将会在审理期限内作出判决或裁定。当事人在拿到一审判决书或裁定书后,如果对裁决不服要在法律规定的时限内及时提起上诉启动二审程序。否则,一审判决生效,双方争议的问题就要按照生效的判决履行。
五、二审审理(非必经程序)
第二审程序是由当事人上诉而启动的。当事人在规定时间内没有提起上诉,则案件就会在一审判决或裁定后结束,不会进入第二审程序。二审与一审最大的区别就是二审可以书面审理,在事实核对清楚后,合议庭认为不需要开庭的,可自行判决裁定;另一个特点是二审合议庭由审判员组成,没有陪审员。二审是否进行开庭审理,关键看双方对事实认定是否有意见,如果是事实出入较大,一般会开庭。二审法院经审理可以做出三种不同的判决:一是维持原判;二是发回重审;三是改判。
二审判决是终审判决,自判决作出之日起生效,当事人不得再提起上诉。
六、再审审理(非必经程序)
再审程序属于“非常程序”,其属于例外情况下的救济,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在法定期限内向原审人民法院或者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再审不是法律规定的必经程序,法院会综合考虑案件的事实情况来决定是否立案,司法实践中再审立案比例较低。同时,申请再审不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    
人民法院按照再审程序对案件进行审理时,如果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是由第一审法院作出的,按第一审普通程序进行审理,所作的判决、裁定,当事人可以上诉。如果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是由第二审法院作出的,按第二审程序审理,所作的判决、裁定,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由于再审案件按原审程序进行审理,因此,审理、裁判、宣判期限均按原审程序规定进行。
七、申请执行
判决生效后,如当事人不在判决确定的期限内主动履行义务,另一方当事人应及时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办理执行案件若干期限的规定》,申请执行的期限是2年。进入执行程序后一般是6个月执行完毕。当事人拒不履行判决、裁定。法院可以采取限制高消费、列为失信被执行人、拘留、罚款等措施,情节严重的可以追究被执行人的刑事责任。
以上为民事诉讼过程中主要的流程步骤。这些程序看似简单,实则包含诸多细节与注意事项,非法律专业人士如果因法律知识欠缺而准备不足或忽略相关细节极有可能败诉或给自己带来无可挽回的损失。因此,建议广大读者在遭遇纠纷时一定要及时咨询法律专业人士或委托律师进行维权。

随便看看